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
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为: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相适应的重要取水户和重要水功能区等监控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
软件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
一、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三条红线”监督预警服务、水资源监测信息服务、水资源信息发布、水资源综合信息服务、水质信息服务等功能模块。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应在“实时监测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展现、分析与整理,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管理的要求,针对水资源的管理需求,在省(市、县)级层面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
二、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
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水资源监督管理监督考核”和“水资源支撑保障管理”等五大类。系统要实现以上业务处理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以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构建协同工作的环境,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三、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分析计算、模拟仿真等全面的决策支持。主要包括水资源现状评价、水资源预测预报、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调度方案编制、水资源调度决策会商和水资源调度方案后评估。
四、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
水资源应急管理服务于突发灾害事件时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的应急机制、数据存储的备份机制和监控中心的安全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快速搭建应急管理业务应用,提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和处置措施。突发灾害事件包括重大水污染事件、重大工程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如雨雪冰冻、地震等)以及重大人为灾害事件等。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信息服务、应急调度管理和应急会商管理等功能。
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
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是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站可以实时采集水位信息,并通过定时自报、阈值自报方式报送到监测中心;同时可以接收监测中心发送的相关指令,完成召测采集、参数设置、历史数据下载等任务,实现自动监测站点的远程控制与管理……
供水综合调度系统
供水综合调度系统是通过对供水厂数据的监控、汇总和查询分析,直观地了解整个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以科学的方法平衡管网压力,降低管网漏水量,在发生紧急供水事故时,利用GIS系统快速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供水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决策,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实现全区供水应急联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